地耳草
浏览次数:2369
【别名】田基黄、合掌草、小王不留行。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小草本,高10~40厘米。全株无毛。根多须状。茎丛生,直立或斜上,有4棱,基部近节处生细根。单叶对生;无叶柄;叶片卵形或广卵形,长3~15毫米,宽1.5~8毫米,先端钝,基部抱茎,斜上,全缘,上面有微细透明油点。聚伞花序顶生而成叉状分歧;花小,直径约6毫米;花梗线状,长5~10毫米;萼片5,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3~5毫米,先端急尖,上部有腺点;花瓣5,黄色,卵状长椭圆形,约与萼片等长;雄蕊5~30枚,基部连合成3束,花丝丝状,基部合生;子房上位,1室,卵形至椭圆形,花柱3,丝状。蒴果椭圆形,长约4毫米,成熟时开裂为3果瓣,外围有近等长的宿萼。种子多数。花期5~6月,果期9~10月。
【药材性状】本品长20~40cm。根须状,黄褐色。茎单一或基部分枝,黄绿色或黄棕色,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中空。叶对生,无柄,湿润展平后,完整叶片呈卵形或卵圆形,长0.4~1.6cm,全缘;具细小透明油点,基出脉3~5条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小,橙黄色,萼片、花瓣均为5枚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利湿,散瘀消肿,用于急、慢性肝炎,疮疗痈肿。
最新文章